中国手机网手机资讯,3月19日下午,小米集团公布2018全年财报,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49亿元,同比大涨52.6%。毛利221.9亿元,同比增长46.4%。经调整净利润上涨59.5%至85.5亿元。业绩保持快速增长
从各业务板块来看,小米的降速调整仍在持续,由此引发的多元化业务重构在报表中已有初步反应,整体协同效应显现。
手机行业下半场 调整中提升壁垒
外界围观小米的业绩成长,在于关注宏观经济寒潮来袭和硬件全行业创新乏力的前提下,能否出现有效的应对范例。
2016年,手机行业从烈火烹油地高速增长,进入全行业的集体反思。当年,小米提出主动“补课、降速、调整”。
业内早有共识,红利期后,国内智能手机便是存量博弈的代表。抢占新消费市场和海外布局成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调整的主要方向。
首先小米以孵化子品牌来应对新消费结构下,圈层人群的差异化购买偏好,陆续推出高端机POCO、游戏手机黑鲨、以及美图手机等新品类,相应的价格策略和主动的产品结构改善,推动小米逐步向购买力较高客群转移。
具有代表意义的是2018年下半年,小米切割小米和红米两大品牌。由于过去一年,中国市场未发红米新机,拉低了小米整体出货量,一度引起了关于变革成本的争论。
而今年,OPPO带来高端手机子品牌Reno,vivo推出iQOO高端手机首款新品。在密集的品牌策略后,是全行业的新一轮同质化。
研发加速、技术创新、同时维持高性价比优势,小米试图迅速提升竞争壁。从2016年至2018年12月31日,小米集团研发费用逐年递增,复合增长率66.2%,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到58亿,同比增长83.3%。
在海外市场,早在2014年,小米高调推进国际化战略,进入2018年,国际化进程加速。报告期内,公司国际市场收入人民币700亿元,同比增长118.1%。占总收入比率,从2017年的28%提升至同期的40.1%。新兴市场高效渗透,智能手机在印度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出货量领先。业内预计,随着海外市场不断复制营销模式和印度经验,小米海外收入占比有进一步提升空间。
智能手机是小米的起步业务和底层基础,综合来看,一方面目前高端产品尚未实现旗舰效应,加之国际市场份额能够进一步扩大,业绩尚有后续提升空间。
手机与AIoT营收占比此消彼长
处于发展成熟期的小米,开始介入新兴领域,今年以来,小米不断向外界传达搭建AIoT(AI+物联网)和5G生态的观点,试图在行业窗口期早期,获得卡位布局的优势。
两会期间,雷军以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身份谈及新技术革命,称5G不仅仅在通讯、智能手机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,并表示非常认同5G+AI+IOT是下一代的超级互联网的观点。
2013年,小米先人一步布局IoT业务,今天,AIoT成为其重点核心战略。今年3月,小米宣布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,加快集团“手机+AIoT”双引擎战略的推进步伐。这意味着,小米生态链全面开放将成其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极。
实际上,从刚刚闭幕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(AWE2019),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联网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上落地的整体情况,单就技术创新而言,大量硬件产品与物联功能简单融合的概念新品在此发布,这也从侧面印证了,硬件行业平台化乏力,消费者无法明显感知到产品带来的使用场景的实质性进化。
小米从找到一种手机业务的商业模式,走到通过AIoT反哺家电行业,推动全行业产品升级。不得不承认,小米、乐视等互联网电器品牌对美的、海尔、TCL等长期占据市场份额优势的传统龙头冲击明显。
2015-2017年,小米IoT及消费品业务营收占比从13%提升到20%。2018年公司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的收入为人民币438亿元,较去年增长86.9%,收入占比提升至25.1%;智能手机分部的收入约人民币1138亿元,较去年同比增长41.3%,收入占比由去年的70.3%降至65.1%,仍为主要收入来源;互联网服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61.2%至人民币160亿元。
2019年小米集团年会上,雷军宣布将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在AIoT领域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,“ALL in AIoT”。
转型前,组织变革先一步启动,小米集团在上市后的2次组织架构升级中都进一步凸显了IoT战略核心地位,在2018年9月,小米将原电视部、生态链部、MIUI部和互娱部4个业务部门拆分重组成十个新业务部,其中与IoT相关的为4个硬件产品部和一个技术平台部,且将IoT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。
12月,将原销售运营部切分,其中销售运营二部单独负责中国区电视、生态链等产品,意在进一步提升AIoT战略地位。这一团队能否乘势而上、突围胜出,一个关乎于新商业的崭新故事即将开始。
硬件链接长尾流量价值
从口碑爆款到平台化生态系统,小米的生命周期似乎涵盖了智能硬件行业的发展周期。
依托于手机、电视、音箱、路由等重要底层入口,小米迅速成长为流量巨头,小米开发者平台和生态链着重开放生态的构建,深度打造AIoT基础服务核心能力,吸引万物互联。
数据显示,截止2018年12月31日,IoT消费类物联设备达1.51亿台。小米的平台化系统化的产品组合,使产品多数能够配套上线,拥有五台以上小米物联网设备的人群突破230万。(未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)
与此同时,小米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继续发力,雷军设定2019年底小米之家发展1000家线下门店的目标。截至2018年12月31日,小米集团在中国大陆已设586个小米之家,主要分部于一线、二线、三线城市。小米之家打造爆品SKU,缩短渠道链路,并从线下往线上引流,向用户介绍更丰富的小米产品系列。这种模式下,流量的获取取决于硬件销售,初期起量不易,但用户粘度较强,更加持久稳定,长尾价值可待进一步挖掘。
经过了前期的快速发展,小米进入了发展新阶段。新的架构调整突出技术对内容推动,未来流量运营将会是小米生态系统的变现新动力。
2月26日,小米集团任命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,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,并且在核心管理岗位上共任命了14名总经理、副总经理。
擅长机器学习、AI等技术领域的崔宝秋以集团副总裁的身份挂帅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,是此次调整的最大看点。最终导向将是产品级的深度内容理解和AI精准匹配。
新成立互联网五部,负责海外基础应用的本地化,浏览器,信息流业务以及海外互联网商业化;新成立互联网商业部,负责国内互联网业务商业化规划以及目标达成。至此,小米增加至六大互联网部门。
小米意在通过内容投入提升流量粘性。此外,为在未来打开蓝海市场,小米通过“参股+引流”的方式加强与内容商的合作,希望以此进一步扩充目前已出现饱和态势的应用分发、展示推广和品牌广告业务,打开增值服务的大门。
流量获取尚未见顶,变现价值可待挖掘,小米的管理具有顺势而为、因势利导的发展思路。调整过程中,小米成为了一个让人熟悉无比,但又无法明确定义的企业形态,尚待市场来寻找为小米准确估值的“锚”。
来源:中国手机网(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qinyi@huishoubao.com.cn)